图片
喝茶时使用专业术语不仅能提升品鉴的趣味性,还能更精准地表达茶汤的特性。以下是七个常见且实用的品茶术语及其解析,助你轻松融入茶文化场景:
一、回甘
指茶汤咽下后,口腔中由苦味逐渐转化为甘甜的过程。这种转变源于茶叶中的茶碱与氨基酸等物质的协同作用,优质茶的回甘持久且明显,如岩茶或普洱茶常被形容为“喉底回甘”。
体验技巧:含茶汤于口中稍作停留,感受苦味褪去后舌面及喉咙的甜感。
二、生津
茶汤刺激口腔黏膜分泌唾液的现象,表现为两颊、舌底或齿龈持续涌出津液。生津强度与茶叶内含物(如茶多酚、氨基酸)含量相关,高品质茶(如乌龙茶、老白茶)常呈现“舌底鸣泉”的顶级生津效果。
判断标准:生津持续时间越长,茶质通常越优。
三、喉韵
茶汤流经喉咙时产生的舒适感,如甘润、清凉或醇厚感。喉韵是判断茶品优劣的重要指标,正岩茶、陈年普洱等常因喉韵深长而备受推崇。反之,若喉咙干涩紧缩(即“锁喉”),则可能是工艺或仓储缺陷的表现。
图片
四、收敛性
品茶后口腔及舌面产生的紧绷感,主要由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引起。适度收敛性能增强茶汤的层次感,但过度收敛会导致口腔“刮舌”,需结合回甘判断是否为优质茶的表现。
五、层次感
指茶汤在口腔中呈现的香气与滋味的动态变化。例如,第一口可能感受到花香,随后转为果甜或蜜韵,层次丰富的茶汤常被形容为“如交响乐般起伏有致”。层次感与茶叶原料的鲜嫩度及工艺复杂度密切相关。
六、茶水分离
冲泡过度或茶叶内含物不足时,茶汤会呈现“水味”,即入口仅余淡薄水感而无茶韵。此时可能伴随“水气”残留,与优质茶的饱满度形成鲜明对比。
七、锁喉
品茶后喉咙出现干涩、紧缩或异物感,多因茶叶青涩未退、火工过重或仓储潮湿导致。锁喉是茶叶品质不佳的标志,需避免选购此类茶品。
进阶小贴士
体感:部分老茶(如陈年普洱)可能引发后背发热、手心出汗等“茶气”反应,与茶叶中的有机锗等成分有关。
挂杯香:杯底残留的香气持久度可辅助判断茶叶品质,冷嗅时更明显。
掌握这些术语后,可结合“观汤色—闻香气—品滋味—察叶底”的步骤全面品鉴。例如:“这泡岩茶入口收敛性强,喉韵甘润,杯底留有焦糖香,十泡后仍觉齿颊生津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弘益配资-股票配资公司-在线配资开户网站-炒股配资官网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